×

 
 (一)

 話說上週看完兩本沒有輕重的書,扔在座位上,準備寫一封信向筆友報告我的閱讀特技。下筆後有好一陣子不知怎麼繼續,精神既焦躁又疲累,幾乎完全沒辦法寫字,就採我所知道三種自療法中的第二種,出門走路。一直走一直走,在我家附近穿街繞巷,不停腳地漫步遊逛,等待身體自然進入能夠感應某種節奏的神秘狀態,便轉回家伏案繼續寫字。

 從我家出發去車站,下樓後先察看左右來車,尋找流動間隙,逕自穿越雙向各容一輛來車的8米鄉道,可以走右環,經公共自行車站點、體育場、警察局,〔過了警察局偏離環線直行,不多遠進入另一街區抵達我媽家,亦即我在筆友天地詳述無數次的虛構散步路徑。〕或者選擇另一方向,走左環經各式各樣提供民生服務,頻繁更迭的商店、食肆與工坊,到達同一位置。左右兩個半環合抱,圈圍出一塊其實形狀頗不規則的區域。為方便理解,只得權宜在地圖上挪移邊線,將之拉直,又改變局部比例,使儘量方整,團塊化且規矩化,最終改頭換面,變成一個縱徑600公尺 x 橫徑800公尺,以平面呈現的巨大南瓜。


     (二)

 可能除了我偶發的踏查心情,在地居民很少人會走外環大馬路繞遠去車站。南瓜身上滿佈蛛網式的夾道小徑,主要有四:

 (1)穿過公共腳踏車站點後面的樹叢,不同公寓樓棟之間形成寬窄不一的夾道。可能因為起造之初沒有計畫,時間點不一,執事的建商也不一,常常封路為界,以示產權;又或個別保安須求,管制進出,阻斷通行。〔例如一所幼稚園顧慮學童安全,遂將與開放式校區相通的防火巷加築門禁,只在公告時間開放。〕如此循格子行走,若非熟門熟路到了極至,往往遇不上與之交叉的轉折點,無盡深入,最後直抵死巷盡頭。只得原路退出,另擇一根蛛絲試探。因為這樣,以後提到,辜且就拿卡爾維諾的蛛巢小徑代為命名,作為它的標示。

 (2)中央市場小街。我來筆友天地第一週的日記,就提到這條中央市場小街〔每天都去附近的菜市場,喜歡市場裡的女裝店,覺得那是人生某個範圍之內,色彩最多、燈火最亮之處。女裝店隔壁有間破舊的雜貨文具行,很老很老的一對夫婦,他們總併排靜坐店裡,室內都不開燈。從門口經過的時候,因為光線的落差,覺得裡面一片漆黑……也許他們以為自己不須要那光。〕這些年來,老夫婦的雜貨文具店幾度易手,而我的觀察興趣也一再改換〔一個佔據騎樓一角,夏天掛上透明塑膠簾供應冷氣,賣爛肉麵和酸菜白肉麵的攤子。一個越南媳婦忙活裡外場兼算帳收銀打包接電話,本省籍的先生專注蹺腳看電視與客人侃大山的大碗飯和大碗麵。嘿!我們計價的方式跟人家文青餐飲可不一樣啊!20塊錢讓你呷粗飽的CP值在此地該有另一種文化關切的解讀。這個街區由中風老奶奶坐鎮指揮最後一間有賣燒餅油條的傳統豆漿店。白日不知什麼營生,傍晚回來在巷弄搭建的廚房圍坐煮食,唱歌助興熱烈交歡好幾小時的人家。只在夜間開門營業,專務遊戲卡帶交換買賣1.5坪超小店。水電街邊店先是遷至二樓,然後門上光光留下一個電話號碼,再來則是影印放大的QR code。〕雖然平日沒事總在這條小街遊逛晃盪,然而我卻很少利用沿街擺攤,販售農產禽肉魚鮮的菜市場。

 理由之一,我家所住自成一格的社區後方,就有與此區舊地名一樣的菜市場,質量較佳,且同屬一里。雖因公寓群落採橫向長棟式設計,須繞走兩側盡頭鄰巷迴轉始能到達,論距離,其實較菜市場小街為遠。然而一條馬路之隔,加之行政區畫,我觀察同住社區的人家,幾乎都是繞遠到後方與社區同名、且同屬一里的市場採購,鮮少有人越過8米鄉道跨區來到這條市場小街。

 其次,沿著外環右線,東西向轉成南北向以後,隔壁街區連續三個菜市場依次銜接,鎮守最末端的是本鎮大菜市,距離我媽家最近。每周日早晨天剛亮,我上這兒為父親逝後獨居,漸至失去自理能力,只得聘任家事看護照料的母親買菜。車輛違停,循固定動線,快速採購固定菜蔬禽肉──我媽不食水產海鮮魚貝蝦蟹──移車載運至我媽家。掏鑰匙,悄聲進入,把食材置放桌上,未敢吵醒猶在沉睡的外籍家事看護工。

 (3)蜿蜒如蛇,但其實與中央市場小街平行的早午餐街。這條街的由來,我不知何處可以考證其街史?但由路面的形態學,可以推想這條街道並非始於人為紙上擘畫,而是各個小區,由農田、荒地,經建築產業細部都市化逐日成型,居民自主將不平整的邊界一一接續起來,行政單位始才出面,統一為這條蜿蜒如蛇曲折坎坷的街道命名。原始作為車道,由路旁一批可能建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後的樓房,地面層向外增建的車庫面向街路,可以推知其原屬後巷性質。後來因為車站位置遷移,打從車站出來的人群發現這條捷徑,徒步者眾,車行反而不易。為此近年盛行的早午餐店沿街集聚,外地專程來本區用餐的時尚青年暱稱這條由家戶車庫發展起來的一彎小路為早午餐街。

 (4)不管出門去車站搭車,或從車站返家,google地圖一律指示徑直穿越的寧靜住宅區。這條兩端公告寧靜社區的巷道我很少行走,街上以自宅客廳或前後庭院加蓋擴建開設的店鋪,對我來說都是隱密店家,有待進一步踏查。


    (三)

 認真的讀者從以上描述可能覺察一點蹊蹺:我把我家畫在南瓜的底部中央,過馬路去到對街那一側。也就是說〔其實也是按街坊的習慣,古來以我家門前這條馬路為界,風俗與鄉音,兩邊分屬不同世界。〕我將自己設置在這個範圍之外,站在自家陽台上,俯瞰眼前一整片由老舊公寓景觀主導的街區。〔頂樓加蓋的鐵皮屋頂,或橘或褐或白鐵色,伸出一個又一個俗稱蘑菇頭的通風排熱孔──不插電,靠熱空氣上升提供渦輪葉片旋轉動能,帶動底部氣流跟進,形成內外對流──還有幾座橙橘琉璃瓦砌成的寺廟屋頂;遠處水平線上,零散矗立幾棟超過十幾層的玻璃帷幕大樓。〕隔著一段最短、最貼身的距離,自以為是的觀察屬於別人的街區。

 可能外環周邊必須經由此區前往車站,聯通繁華大都會,畢竟邊陲總是嚮往核心。這個區塊沒有知名連鎖速食、連鎖咖啡,也幾乎沒有連鎖經營的手搖飲〔與左、右環接壤的隔壁街區,各有十幾家手搖飲店,幾乎攘括所有品牌,可以說是手搖飲的激戰區。〕除了一間鐵皮屋搭蓋的超市,全區還有2間全家超商,然而位在環道邊界線上,數一數卻有各品牌總共7間超商,5間他區,2間我區。如果你當過房仲,光是這樣,就足以精準定位這是一個在地特色非常明顯,中老年人口佔比多過平均的衰頹老區。


      (四)

 疫情開始未久,有天我在街上行走,一個拉網格菜籃車的老婦候在路旁,喊我少年仔,吩咐幫她提重物上樓,我才第一次有機會進入此區公寓,一窺堂奧。樓梯窄仄,室內天花板較一般格局低矮,外牆與公共區域多見生鏽破損的花窗與別有一番時代風情的霧面玻璃。

 可能因為政策補助,附近所有街區陸續裝設了鄰里廣播系統,架設在電線桿,路燈、公寓頂樓或高高的大樹梢。舊小說裡所謂大喇叭,除了政策宣達,有時也播放愛國歌曲振奮人心。我所居住的里,老早就有,可能是古代遺留,沿用至今,一直未予拆除,偶能提供作用〔颱風移車。垃圾車故障停駛,不會來了,鄉親勿等待。來了,來了,總統車隊來了,請鄉親齊至路邊,列隊鼓掌歡迎。〕本里歷屆里長均不熱衷,公告多以紙本張貼各公寓大樓門口設置的佈告欄,很少使用聲傳。

 跨過8米鄉道,進入觀察區塊三里之中距離我家最近的南瓜底,上了年紀的老里長面對新裝置,積極探索為民服務的可能性。〔廣播開始先行4拍前奏,開場白道早午安之後,詳細說明本週公費施打三種疫苗的名稱,劑量及輿論評價,建議到場排隊時間,感謝語。國台語反覆各說兩次。最後是表明廣播結束的另4拍後奏。〕天天廣播,時時廣播,每半小廣播,每十分鐘廣播,早八時至晚九時,一天累計二、三十次。我家雖然不屬於該里,但有支大喇叭正對著,被動跟著該里事務一起作息,共同脈動〔廣播開始4拍前奏,開場白道晚安,明天星期六小週未,適逢本里固定清潔日,幾點幾分幾小隊各在幾巷幾號門口集合,向某姓先生小姐女士報到。個人攜帶自己分配的掃帚,畚箕,垃圾桶,清除小廣告的刮刀,還有樹枝大剪刀,千萬不要遲到。感謝語。國台語反覆各說兩次。廣播結束4拍後奏。〕家人抱怨擾民。偶爾聽見自己里的廣播,不但設置的音量小,且因我家剛好位在左右聲道震波交會重疊的正中央,不管什麼時段,廣播任何內容,永遠嗡嗡嗡嗡聽不清楚。又或遠距傳來比較微弱的陌生口音,想來是稍遠一些的南瓜二里,又彷彿可以聽到更微弱的南瓜三里,甚至與右環接壤另一街區的事務。

 面對家人的抱怨,我的想法=對面街區老年人口佔比多,老里長依同理心思考,年長里民聽見里辦公室的聲音會覺得安心,就算聽不清楚也無妨,自會出門打探,遂將自家客廳佈置成奉茶聚會處,提供里民下棋書報聊天開講種種文娛活動。

 我外出漫步踏查順道發現,每棟公寓門口設置的佈告欄不再張貼新紙,顯見該里長有意以聲傳代替文字通告,越發大聲,頻繁。有次走在路上,適逢大喇叭作響,聲勢驚人,一時沒有提防,瞬間被偌大音浪逼退了好幾步。抬頭看了看電線桿,設想大喇叭左近的住戶,怎堪忍受得了?而且每枝電桿的迴聲彼此交錯,嗡嗡嗡嗡,既然根本不能完全聽清楚到底陳述什麼事情,宣布標題撮要即可,實在沒有必要如此注重細節,詳予交待。

 有時聽著對面他里不干我事的廣播,越覺心煩,不得不收回之前為人開脫的理由,反倒想為之測試一番。廣播後隨機訪問里民,能否說得清楚里長剛才宣佈什麼事項?藉此証明此類廣播沒有效果。我的腦袋止於空想,然而這位里長倒是勇於將他心中的構想付諸現實,進行到底。先是每日最後廣播時間延到九點一刻,九點半,十點〔叮叮咚咚,開場白道晚安。全體里民注意,明天開始三天之內可至里辦公室領取本里支持的某某議員爭取提供的漂白水,每戶限領一瓶,簽名、蓋手印皆可,不必帶戶口名簿。叮咚咚叮。〕最早廣播時間提前至八點半,八點,七點半,七點〔廣播開始4拍前奏,叮叮咚咚。開場白道早安。各位里民注意,上午第一班垃圾車預定3分鐘後到達幾號幾巷門口,停留時間1分半,請鄉親準備。廣播結束4拍後奏,叮咚咚叮。〕

 有天晚上十點最後廣播結束,我還沒睡,盤腿在座位上看書〔我們隱隱聽到村落傳來隆隆的喇叭聲……政治宣導之後接續細水長流樣的二胡與笙樂, 接著是柔美奔放的革命歌曲。能看見那歌曲的音符桃紅梨白地在我們的頭上飄,如水面上載滿花葉的河流從我們頭上歡歡暢暢地流過去……我們邊走邊聽,邊聽邊走。聽到激動處,就立在路中央用耳朵捕捉那歌曲的譜兒和詞兒,情不自禁地立在那兒彼此吻一下……我把她的舌頭緊緊地含在我嘴裡,又聽見從我們身後也傳來另一股喇叭聲……奔放熱烈、轟嗚嘹亮的革命歌唱聲。左邊、右邊、遠近村莊、鋪鋪寨寨、溝溝屯屯,凡有人的地方,凡有房屋村舍的地方,似乎接了通知、命令樣,全都打開了大小喇叭,同時播放起了歌曲和音樂,使滿山滿野都蕩滿了紅黃爛漫的音符和節奏。路邊的槐葉在樂聲中啪啪擺動,田地的莊稼在樂聲中快搖飛晃。天空中音符碰撞,地面上歌曲奔騰……我身上退卻的熱血重又沸騰起來了,重又從頭上、腳下、左手、右手沿著脈管往我的物兒那裡澎湃了……我聽見東邊傳來的歌曲是黑鐵白鋼的〈將革命進行到底〉,從西邊傳來的歌曲是高亢火紅的〈造反有理〉,從南邊傳來的歌曲是鏗鏘有力的〈打倒美帝蘇修反動派〉,從北邊傳來的歌曲是清綠含香的〈請喝一杯酥油茶〉和汗熱淚鹹的〈控訴萬惡舊社會〉,從頭頂降下的歌曲是情深博大,氾濫著土地氣味的〈學習大寨趕大寨〉,從地下鑽出的歌曲是又跳又笑,絲綢飛舞的〈人民公社好〉。我們被大喇叭播放的歌曲包圍了。我們鋪著歌曲,蓋著歌曲,呼吸著歌曲。歌曲給我以力量,歌曲給我以激情……我便抓住那歌曲的節律放在她和我的肉體間,使我的抽送同那首歌的節律合拍一致,有快有慢,有緩有急,有輕有重,直到那首歌的高潮頂峰。啊字長而又長地從廣播裡傳過來,直到在那廣播的啊聲中,我和紅梅也不約而同地啊起來,直到我們俩齊呼呼炸出的啊聲,驚濤駭浪地把廣播裡的啊聲覆蓋掉,直到在我們的啊聲中,頭頂的槐樹葉兒青的黃的都被震得紛紛落下來,我們才算完結,勝利了,陽光一片照耀大地。閻連科,《堅硬如水》,頁134-47。這本書另有好多段描寫負責政策宣導的大喇叭狂想曲。〕凌晨一點半,突然大喇叭進行廣播提示的4拍前奏響了,叮叮咚咚,我側耳聽了幾句宣達的事項,不外檢查門窗注意保全,有人紅線停車,以及記得關水電瓦斯之類不甚緊急的事情,迅即去陽台觀察動靜。對面里民有幾戶人家開了燈,推了窗,接下來連續三天老里長都不再廣播了。接著廠商派人員現場測試音量,將音量轉小,又或拆了幾根喇叭也不一定。很快里長選舉的時間來到了,一直以來同額競選已經連任十八年的老里長倍感壓力,街頭巷尾各有里民出馬,同台角逐,所幸最後有驚無險。選舉最後一天,及當選後的第一天,里長都藉口傳播公事訊息,大大廣播一番。

 有次我看一本「聲音地景」的書,講到一群關心居住噪音的學者在加拿大森林開體驗營式的研討會,有一小組為大學通識教育設計可以引導集體發想的問題,其中有一堂課間練習,就是請學員敍述個人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噪音。我訊問家人,家人不假思索,首先就舉出對面里長的廣播。我呵呵笑說後面防火巷有位婦人講電話,不知哪一戶人家。每天固定十點半,聽不清楚說什麼,猜測是追劇完畢抒發情緒,直直講到一點半。我入眠時間早,常常十點半準時被吵起來,無法再睡,只好把白天看書的時間挪幾小時,提前動用。有天我和家人齊步在社區行走,前頭一位婦人蹲坐地上講電話,嘿!就是這個聲音。

 〔有時候噪音這種事很難講,後棟某家奶爸報名社區大學薩克斯風班,下工接小孩回家吃飯洗衣督促作功課,好不容易孩子上床進入夢鄉始才得空,想要練習一下。只用吹嘴,沒接上銅管,勉強發出噗噗噗噗的聲音。我的一片柔情,我的一片心意,我已奉獻給了你。不要對我冷漠,不要不理睬我,怕你冷冷地待我。好好愛我……剛過十點,只練習了幾句不甚連貫的單音,果然就捱了罵,請不要晚上睡覺時間練習吹奏樂器。另外有次半夜兩點天氣悶熱,不詳誰家有人搬椅子到後陽台,坐定後悠悠拉起胡琴。劉天華十大名曲和瞎子阿炳,滑音,哭腔,委宛淒涼,蕭瑟纏綿。沒有把握聽出演奏者的年紀,但絕對是有感生命顛沛流離,半夜起來向天地自抒心境,著著實實完整演奏了好幾曲,卻沒人敢出聲打擾。末了只聽得他口述一個罷字,灑落收拾進屋裡去了。〕

 鄰里廣播擾人,那監視器呢?有次中央市場街發生離奇命案,情侶陳屍密室。刑事警察前來,調出室內室外監視器公之於眾,還原整個案情,平息眾疑。室外沿街每個路口都有攝像錄影,這情況不難理解,自家臥室何故也裝密錄監控?每回家人委託我去社區服務中心繳停車管理費,警衛室有一整面牆壁掛滿監視螢幕。某次上門拜訪里長,里長自家的辦公室也是一整面牆壁的螢幕。他們沒事真的會查看這些畫面嗎?好想做點事情測試看看?去一年到頭少人使用的社區圖書館拿幾本書回家〔中國新文學的傳統,世界建築事典,小津安二郎全日記〕,看看會不會有人追出索討?平常幾乎未感覺到自己被人監視,可能就是當代藝術所謂「監視無意識」吧。


      (五)

 從蛛巢小徑橫向穿過對面里長辦公室即可銜接中央市場小街南段,行政區畫屬南瓜二里。

 不知是否為了適應走這條市場小街去車站的上班族,清晨六點半就陸續有攤家準備妥當,開始一日營生了。我所住社區後巷的菜市場,規模大三倍,最早八點才開始有人到場擺攤,八點半始才粗略市場規模,方便主婦分處採買。我觀察這麼久了,六時半這個時間點,對早起運動的人太晚了,也從來不見出門上班的人順路買兩把青菜一根雞腿半斤豬肉,始終不得其解。

 從外於市場街某處的宇宙時空點來看,街上的所有事務都是routine,如默劇一般寧靜上演。每日見怪不怪的劇場效應,莫過於有人搭起棚架辦喪事,中午收市時間搬離貨品載運垃圾的貨卡對峙堵塞,在美甲護膚足體養生館打工值白天班的東南亞新娘結伴扭呀扭招搖過市,這一條街上所有觀眾面無表情,默聲無息地觀看。

 一對在學兄妹將自家公寓改裝成自讀空間〔有個無聊鬼將言字旁的讀改成水字邊。〕在海報紙上用麥克筆寫下釋夢通靈體驗,隔著一層玻璃接受日照,幾年下來都看得出褪色了。〔另個方向也有一間自宅改裝的小型宮廟,在通靈這個辭彙流行的那陣子,也用紅紙+龍飛鳳舞的墨筆,貼出提供通靈觀落陰服務大眾的告示,可惜不久就撕掉了,未能聞其詳。〕奇怪的金飾店,主人每小時出來灑水掃地,口中念念有詞。玻璃展示櫃裡僅僅攤開一份彩色印刷的金飾目錄,褪色超嚴重。好幾次看見客人上門,在店裡商談甚久。我與家人推敲,猜測是利用國旅補貼+刷卡機制,巧妙出兌現金。裝潢經過特別設計,非常出格的音樂與製陶雙才藝培育教室,將入口處改裝成透明玻璃的直播間,造就了一位頗具明星架式的小鼓手。

 同樣利用舊公寓一樓營生的海產老店家,既無抽油煙設備,也沒有冷氣空調。主人夫婦無時無刻不在拌嘴吵架,橫眉豎目,拿著鍋鏟指人,兵兵砰砰嚷嚷離婚自殺全體同歸於盡云云。有天男主人整個脖子都用護頸包起來,神色憔悴。家人猜測事關夫妻感情,許是呑飲腐蝕液體導致傷害。接著閉門休業許久,期間曾見老闆出現一天,洗菜備料打理營生。然而此後鐵門不再拉起。約莫半年始由媳婦與老母接手,重新開業作生意。默默煮食、送餐,再也不聞男女火爆。我猜測老闆病故了,說不定是喉癌,但也沒敢問。〔以前熱血愛書人設立以舊書攤為主題的網路論壇,台南某家我旅遊也會前去拜訪的小舊書店,多日未開門營業,網友連日撲空,有人在論壇通報,老闆死了。不勝唏噓哀悼。數星期後有書友PO文,今日經過,難得開門營業,便進去溜躂,一心趕著懷念。未料進門就看見老闆好端端立在眼前,嚇了一跳,幾乎驚叫奪門出逃,云云。〕

 我走在這條街上,習慣會撿拾地上東西。〔兒童手錶,應該是什麼也打不開的古早鑰匙,不知幹什麼用打磨平整光滑的鐵片,落單的麻將牌,一截斷掉的豎笛,回家擺在堆成高塔的書本上,作為這一陣子看書時候無意識拿在手上把玩的物件。〕新開張的髪型屋門口總見一位穿著本季熱銷中空褲裝的女生,上星期下身還是塑繃褲,今日已換成毛巾布的家居服。

 不知為什麼,送餐摩托車並不常走這條抄捷徑的市場小街?即使疫情期間,兩旁的食肆攤檔也少有人加入網路訂餐的行列,目前尚看不出科技對這條市場小街是否產生一旦跨步就回不去的影響?即使我家所在的社區停車場,附近騎樓,隨處都可以看見停放過夜的送餐車,但家人訂餐後在手機上跟蹤送餐路徑,從來都不見人穿越菜市場走捷徑。我參詳原因,也許是雲端數據指示外環馬路比較快?但自行在電腦上試驗,選擇起點和目的地,卻不是這樣,看來其中有著作為外人的我並不能暸解的機制。

 早先市場街有人開設宮廷養生料理,裝潢走密教風,牆壁漆黑,藏式花窗,很快就結束了。港式燒臘接手,未改裝潢直接套用,連掛在牆壁上的實木餐牌都翻過來寫上三寶飯油雞飯叉燒燒鵝雙拼。台灣女衝浪手與香港男孩三生結緣。男孩手藝其實未到出師程度,生意馬馬虎虎。我的個性內向,購物消費未敢主動與人問安道辛苦。家人與我相反,喜歡結識商家,趁著會鈔閒聊幾句。女衝浪手在牆角圈出範圍充作去年出生的囝仔遊憩地,家人不時上前幫忙看顧,逗弄發笑。小孩生病,家人誠意問候,介紹此區哪家醫生處方高明。此後每次食餐,衝浪媽媽總會過來同桌話家常。家人詢問是否考慮透過送餐平台擴展客源,衝浪媽媽搖頭表示業務代表幾度上門,皆婉拒,蓋因小本生意無法負擔抽佣三成。疫情蠭起,夫婦決定歇業,另尋出路。最後的營業日,家人特意上門說了好一會女人間的體己話。

 位在市場小街中段的海南雞飯,台灣男孩不知在哪遇上新加坡媳婦兒,雖然不是有門牌號碼獨立水電的正式店面,但也加入送餐平台。男孩手腳不甚利落,連盛飯端盤子打包抹桌面都作不來,多半時間只能束手晾在一旁瞪著眼睛看。我跟家人只有一次消費經驗。店家為適應台灣口味,除了經典的海南雞飯,新加玻媳婦還自行創作了雞湯泡飯,鴨滷泡飯,以及麻油雞泡飯。可能覺得汆燙全雞的熱水倒掉可惜,留下熬製高湯,以致腥羶,常人無法入口。競爭激烈的市場街沒有留給這位外籍媳婦訂正錯誤的機會,一週後生意門可羅雀,疫情最熾的時候由距離10公尺擺攤的乾麵+小肉圓+綜合湯接手。這攤食檔自上一代起在市場擺攤,總是一身復古素色打扮的第二代,接手前已跟隨爸媽左右幫手兩三年。晚餐時段平均客單價頂多6、70元,不僅雙平台送餐,還要客人自行掃碼下單。我拿出紙筆乘除計算電子成本,家人照例乘機教訓我,總有一天你會因不肯使用手機google行不得也,吃不上飯。

 這條菜市場小街,外籍家事看護相對偏少,不像我家所住社區,疫情前每週四天,接近晚飯後的倒垃圾時間,中庭周邊數一數總有二、三十人陣仗,多數著穆斯林服飾,但也有一位慣常濃裝艷抹,塗口紅,做美甲,出門穿牛仔短裙,緊身T恤bling bling的姊妹和她們簇擁擠一塊兒。打從我媽失去自理生活能力後換了兩任外籍看護,都是這種都會時髦型的辣妹。移工已是台灣隨處可見〔同時也不可或缺?〕的風景了。

 有一次在騎樓自創個人品牌的純醇小咖啡,一批男學生模樣的人佔據了大半座位,潮T+機能運動鞋款,面孔乍看90 % 與本地青年無異,只是青澀很多,開口全講南亞語言。交談聲量有意放輕,隨時警覺察看四方,像是野地出門覓食的小動物。我啜飲咖啡,內心忖度,並不相識的咖啡師敏銳讀出我的疑問,主動靠至身邊,一個字一個字同我密語,建教生週休出遊。


        (六)

 早午餐風潮之初,實際上與市場小街平行,形態卻蜿蜒如蛇的車道上開張了義式風格的獨立餐飲店。某戶舊公寓人家的女兒,30來歲,剛剛進入輕熟女的年紀,想來是參加坊間廚藝培訓班接受完整課程,之後利用爸媽留下的房產,專人輔導開業。〔有陣子家人從信箱得到一紙廣告,幫我報名三個月短期的飲品創作基礎班,一方面助我打發不務生產專事遊蕩的時光,也期待學成以後,回家增添餐桌色彩。講師與他的專屬助教二人組,顯然一一google過學員的名字,選擇適當對象個別談話。我從一起參加學習的同學那裡得知,參加一年期高級班結業後,會幫忙打理開店所有事務。從原物料、生財器具到菜單設計、店面裝潢,全部一條龍服務到位,所以對這一行產業的門道略曉一二。〕

 開幕第一個週末,我和家人趕早進場,室內陳設使用橡木,圓潤厚實,點綴青翠植物,牆上掛滿正式裱框的水彩風景畫,音樂則是古典名家演奏浪漫樂派的鋼琴曲,蕭邦、舒曼、舒伯持。環視打量須臾之間,很快就滿座了。從衣著打扮來看,都是街坊。身兼主廚的女主人一人打理,按順序出餐。新手試營運,沒預料這麼多顧客上門。即使等待時間漫長,眾來客也不以為意,談天,發呆,看書報,滑手機,各自臉上漾著嘉許的微笑與善意,引頸期盼,家人說她每天都想上這兒吃飯。

 童話般的好景不及兩個月,斜對面開張新店。美食網站早餐大賞冠軍店,租下對門三角窗的舊公寓。自身定位在美而美與繁華首都的brunch之間,檔次比街坊女兒經過廚藝培訓的獨立餐廳低。按表面數據看,並不至令人嚮往。然而早上開門營業一路忙到下午打烊,長長的排隊人龍沒斷過,幾乎就是一條都會風情平價時尚的完整展示線,穿著打扮與在地街坊明顯有別,全是外地專程趕來朝聖的年輕人。尖峰時候往往超過百位,盤據在如蛇的車道上剛好填滿一個S形的彎道,至少須要辛苦兩三個鐘點才進得了門。


      (七)

 街坊女兒經營的廚藝培訓餐廳承受不小壓力。先是在門口加裝音樂小喇叭,提醒路人注意己身的存在;兼又以折扣優惠送小點吸引忍耐不住排隊久候的零星客人。我想像自己離開隊伍,進去點了一客炒牛長漢堡+水果溫沙拉,坐在窗口看著這邊的隊伍嚼食,這邊隊伍的人群也轉頭看著我,好遜。

 街坊女兒繼而考慮差異化戰略,義麵漢堡三明治以外,也推出辣子雞丁麻婆豆腐和五更腸旺口味的商業午餐,儘可能爭取存活空間。每次經過,目睹美食網站冠軍店插旗這個街區造成前所未有的盛況,不免想像婉約的女主人在這一場攸關生死存活的商業對戰中,變得像瘋婆子一樣,披頭散髪顧不上粧容,拼命往猛冒油煙的菜品裡扔辣椒,經過一年奮戰,難挽自始註定敗北棄守的命運。

 曾經短暫作為菜市場小街氣象新指標的義大利廚藝培訓餐廳拆除了。整個門面以藍白帆布圍攏起來,澟肅作業,鑽錘鎩鉞䥷鉗,刳剮剜劓剿劌。我和家人排在對面從來沒人吵鬧不見喧嘩的人龍裡,彷彿親身經歷了一場殘忍的殺伐,瞠矃注視工人將裝潢使用大量的實木,小心拆卸,依整片或長短條分類收拾,綑紮,載運,落鎖,房仲掛上出售的牌子。


        (八)

 基本上進入一個消費場所=認同與期望的表達。觀察生活型態的選擇,往往也能同步看出時代價值的消長。如果容許我冒討人厭的大不韙,套用戰略術語,指的就是在世代對抗中你所投向的陣營。因此,很明顯的,上哪兒吃頓早午餐這檔事情委實並不單純,可以看成徹頭徹尾有待政治經濟學介入分析的行為。

 幾年下來,我和家人算是蠻常去城市傳說中振興這個街區的早午餐創始店用饍。一客餐點+一杯飲料,平均客單價落在一百出頭多一點。就食物來說,創意與手藝確實無可挑剔,即使最簡單的蛋沙拉三明治,也充滿別人至今模仿不來的味道。特別是主人用心營造整體感覺,用比喻的話說,沒有任何商業化、熟食式的部件,全是生食、原材,經過自己的手筆加以轉化。也就是說,不是掏錢購買,或向廠商叫貨可以現成擺入龕牖的定制氛圍,而是主人自己如是生活的誠實痕跡。舉凡免費瀏覽的個性化雜誌,為客人用餐選配的音樂,乃至留言板上對時事的即時反應,處處關照到位,毫不做作地體現了一種總合性的美學風範,柔軟的薰陶,沒有一絲違合。即使到了很多年後的今天,排隊的人潮已漸趨和緩,我依然認為它足以代表在此一消費的濁世中,透過伸張自我感性,為時代創造洗練的品味。


        (九)

 昨天世衛宣佈解除疫情,早上我和家人跟在棒球帽,體育服,健身男,apple筆電和手機,還有渴望鎂光燈也有機會打在自己身上的女孩身後魚貫進入。享受個把小時假日賦閒的晨光。我叫出家人幫我安裝的音樂辨識軟體紀錄伴隨用餐的音樂。新民謠,流里流氣的老歌翻唱,indie pop,電子ambient ⋯⋯ 時代在嘶喊,靜靜地展示,正對著你我表演。呢喃,噪音,叨念。烤箱叮咚,平底鍋茲茲,杯盤碰撞,磨豆子吱吱嘎嘎。所有聲音混合起來,迎向升起的朝陽。這位臉上流著汗,那位化了粧。吞飲,咀嚼,我想,我要。這桌話當年,那桌計畫明天、下星期、畢業、三十後,所有人不禁為自己如此貼合這個時代,感到既平凡又驕傲的滿足。

 自從美食網站早餐冠軍店插旗、征戰,進而站穩這個街區,花時間排隊,進門用餐的客人除了來自全國各地此一時代的新主人,也漸漸吸引落戶所在的街坊,來自周邊腹地,甚或更遠街區的鄉親。有幸提早退休及時重啟人生的中高齡人口,花卷頭的媽媽,穿著昨天沒換洗衣服就上門的小學生,年輕夫妻帶上如同廣告童星的乖巧幼孩〔阿姨,你今天幾點起床,居然比我還早來排隊?〕中年夫婦尾隨再隔一兩年就要進入叛逆期的青少年,同時扶持年邁的父母親;也有套件汗衫趿著拖鞋搖晃斗笠搧涼的大叔和花布嬸。各自安靜、一派閒適吃著在地化的西式早餐,偶爾鄰座爆出幾句忘記節制音量的笑語,在每一個日升日落的早晨,反而更能顯出這是一個多麼平和的年代。

 其實早在街坊女兒經營的廚藝培訓餐廳圍起藍白帆布準備撤離的同時,打定主意老老實實蹲點創業的美食網站冠軍店就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創辦社區電子報,積極成為在地訊息生產、傳播與互助的熱點;熱心加入讓流浪狗變少的公益活動;下午至晚餐不營業時段,免費釋出店內空間供社區環境啟蒙教育;疫情三年來持續貼海報寫標語,為社區民眾加油打氣,又與理念相近的全國店家組成結盟團體,推出聯名消費好物伴手禮。

 有天我行走在這一條蜿蜒如蛇的早午餐街,恰逢綜藝行腳節目來小鎮取材,首先就比同劇組先去廟前廣場參拜的習慣,以在地最具代表性早餐店的名義上門拜碼頭。作為節目場景,連小鎮長官、代表、民間協會三五巨頭也併同出席,連袂爭取入鏡。除具名贈送店長「本鎮名產,在地之光」的台式汗衫相與助興,又忙著合照,登錄官網,責令公所相關課室,進行擴大宣傳。我跟著群眾圍觀鼓掌之餘,視線一偏,腦袋裡快速閃過以前斜對門我並不認識,沒有意願,也不知去何處可以打聽下落,在地街坊女兒一度以為得以圓夢的廚藝培訓餐廳,事關本地街史一格失焦模糊的畫面。


      (十)

 用餐出來,抬眼看了看躲在雲層後面鬱悶的太陽,我操控想像中的空拍機高升,螢幕上映入眼簾的景觀範圍逐漸擴大,中央市場小街及其周邊整個街區逐步進入畫面,隨著美食網站冠軍店帶來的人潮,為原本已呈老邁的南瓜街區注入活化力量。越來越多的早午餐,冠軍甜品,冠軍手沖咖啡,冠軍餐酒館,冠軍魚丸,冠軍厚豆漿,所有能夠體現時代精神的新餐飲,一間一間像機械折疊裝置那樣打開成型,迎賓接客,展店,歇業,汰換,新生,這個街區的景觀從此確定下來。

 〔一間開在市場街巷弄裡的新店鋪,招牌用仿鑄印鉛字,明目張膽寫上文青蛋餅幾個字。還有兩片直接用口紅塗畫的櫻桃嘴唇,恁姐愛飯糰。我不曉得有沒有人在蒐集這種全新語感的招牌店名菜品文字,視為一種文學辭彙,就像唐詞宋詞一樣。遺憾我從來不曾讀過這類古書,完全缺乏審美品味。以前某同學寫作文,通篇都是漢賦用字,講究對仗聲韻的古文體,難字、罕見字、文學專用字,景仰得不得了!孰料一個不喜歡的同學從旁邊走過,探頭望了望,光只雲淡風輕說了堆砌兩字。〕

 空拍機越飛越高,距離遠得快要看不清畫面上的細節,我和家人轉進市場街第三條巷子,越過正在進行裝修工事的圍籬,在一根貼著善有善報藍色書法貼紙的電線桿下面環視周遭一共A、B、C、D、E、F六條蛛巢小徑,往東北東方向這條出去就是車站了。我們站在第三象限街角停等紅綠燈,視線對面還有第一、二、四不同象限,大同小異點數不盡一個又一個街區,每個街區後面又再各有接續,以扇形分佈之姿蔓延、擴散,連接遙遠的世界,安身落戶在此當代秩序中的居民,太平喜樂度過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的一天又一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看一篇其他筆友的日記 2024-02-25 Re:時間的灰塵2024-02-06 Re:匿名劇場2024-01-31 RE:可怕的人2024-01-22 致帳號永久停用的某站友的前半封信2023-07-28 不相干的蒙太奇,或場景收集?(3)2023-07-21 把音樂換了2023-07-20 煙花的身世2023-07-18 螢幕裡的夢境完美無缺2023-07-11 我的閱讀特技2023-07-05 不相干的蒙太奇,或場景收集?(2)2023-06-30 凌晨4點14分在陽台所見2023-06-30 雷雨時分的造句練習2023-06-26 晚風徘徊2023-06-21 午后4點17分的造句練習2023-06-20 不相干的蒙太奇,或場景收集?(1)2023-06-18 陽台小劇場2023-06-14 擦身而過的距離2023-06-10 明日陰霾2023-06-09 入睡前的造句練習2023-06-07 景點漫遊一瞬間2023-06-01 解除颱風警報的老人卡拉OK之夜2023-05-28 意識的魔法2023-05-26 關於季節的造句練習2023-05-24 深夜看龍祥電影台2023-05-21 景觀儲備倉庫2023-05-17 一日光年2023-05-13 在家繞境2023-05-11 女孩跳舞2023-05-07 馬路觀察2023-05-02 該死的素描本2023-04-25 追劇:藤子不二雄的「定年退食」到底什麼意思?2022-12-30 最後2公里,由自在派空翻,轉向成了救治派2022-12-21 思緒的小跑步2022-12-18 我媽的邏輯2022-12-02 城市景觀大補帖2022-11-18 下車跑步2022-10-24 尤利西斯一下2022-10-05 後疫情出遊2022-01-29 穿行黑暗之附餐咖啡2022-01-23 穿行黑暗之出席一場告別追思會2021-11-30 穿行黑暗 2021-11-22 讀一本書2020-12-09 一日間的旅行2020-11-09 無人知曉被火焚燒的夜2020-09-25 一個。的聲音2020-08-03 廢墟小論(之二)2020-07-28 心中蔓生滋長的廢墟2020-07-26 埋在地下尚且看不見的意義之鏈結2020-07-25 想到太陽底下去2020-07-23 我的堆積擺放2020-07-18 單人乒乓2020-07-13 Re:2020-07-12 樓上人家今晚派對2020-07-10 串流場景2020-07-02 閱讀,以一種堅毅的視覺2020-06-28 花兒兀自開謝2020-06-26 從旅館床上小寐醒來的螢幕框框2020-06-23 半透明藍2020-06-20 跟舊情人說再見2020-06-13 空氣裡都已經是暑假的味道了2020-06-11 記一本我沒有寫出名字的詩集2020-05-17 東京愛情故事2020,第二集2020-05-12 東京愛情故事2020,第1集2020-03-17 與前筆友通信的紀念日2020-03-12 三個夢2020-03-09 在春風沉醉的夜晚觀察2020-03-05 事實上唯獨只有觀察者才是孤獨的雨夜觀察2020-02-28 視覺機器2020-02-27 夜間觀察2020-02-16 雨天速描2020-02-14 後人類之夢的結局2020-02-12 後人類夢境之42020-02-11 後人類夢境之32020-02-09 又一個後人類之夢2020-02-08 後人類夢境2020-01-09 我的自述2020-01-08 黎明的味道2020-01-06 心情是完全的歐式自助餐2020-01-04 聲音的武裝巡邏2019-01-20 趕出門看大象席地而坐未完成的視頻2019-01-19 後文字狀況2019-01-18 記憶的大廈 2019-01-17 糊里糊塗不知所謂越下越大的雨2019-01-16 名家推薦的位置2019-01-15 給攝影神話一顆星負評2019-01-11 低角度亂看的觀察2019-01-10 莎岡的破折號2019-01-09 高潮電影院2019-01-08 在自家附近拍照2019-01-07 星期天的FB紀事2019-01-06 急躁引擎2019-01-05 陽光照耀著句子2019-01-04 看電影22019-01-03 看電影2018-12-30 關於夢的造句練習2018-12-27 通訊狂歡2018-12-24 終究沒人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意思2018-12-17 去日本:第9-10日2018-12-15 去日本:第8日2018-12-14 去日本:第7日2018-12-13 去日本:第5、6日2018-12-11 去日本:第4日2018-12-10 去日本:第3日2018-12-09 去日本:第2日2018-12-08 驚鴻一瞥隨即消失無踪的人2018-12-02 裝滿影像的黑盒子2018-11-30 《機緣樂章》=不光是「好看」的反故事2018-11-29 告白被打槍2018-11-27 Anonymous的詩論2018-11-26 《傭兵隊長》是一本在今天也一樣會被退稿的小說2018-11-23 29年後在MOD看重播的少女心2018-11-21 怔忡於浮雲2018-11-19 下雨了


Copyright © www.penpal.tw All Rights Reserved By Penpal筆友天地 以上內容皆由各著作權所有人所提供,請勿擅自引用或轉載,並僅遵著作權法等相關規定, 若有違相關法令請<關於我們->聯絡我們> 。我們將以最快速度通知各著作權所有人且將本文章下架,以維持本平台資訊之公正性及適法性。
載入中...
top↑